上一页|1|
/1页

主题:宋会雍:楼市涨价出卖了谁?

发表于2009-04-02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成交回暖还是给了市场相当的底气,在主流企业相对还抱有一定的谨慎态度的时候,也有不少企业“给点阳光就灿烂”,感觉卖得差不多了便取消优惠甚至打出涨价牌。道理也不复杂:不涨价人们不买,涨价才能给他紧迫感。以涨价来刺激成交的案例并不多,但在房地产领域算是看见了。
开发商造好房子,用什么样的价格卖,无可厚非,即便如汤臣一品卖到13万也无所谓,毕竟谁投资谁受益,标价过高的风险也不用大家来承担,权当谈资。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研究消费心理很重要,随行就市本也属正常,可这在房地产行业却不是这么回事。想想2007年,有句话叫做“赚钱赚的都不好意思了”;到了08年,又有句话叫做“买房就是爱国”;09年是不是再来一句话,“给点阳光就灿烂”?不过2009年才刚刚起了个头,后面日子还长着呢。
说上面这些什么意思呢?从“默认暴利”到“高呼救市”,再到现在的“见好就涨”,这是不是变得太快了些。市场不好的时候,个个层级出头建言,让政府赶紧出台“救市”政策,那势头似乎成交量低迷不可忍,长此下去,便要经济崩溃、民不聊生,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政策出了,成交开始回暖了,便开始伸头伸脑,准备取消优惠甚至涨价。说实话,这有些无耻。涨价后如果成交量又下滑了是不是要政府继续“救市”?然后再涨价,再救市一轮一轮的循环下去,当真赔了是国家的,赚了是自己的?不怪易教授说:“中央不给政策房价一定降”。每一条政策的背后都是全体民众来买单,如果弄到救了就涨,涨了再救的份上,这些政策还真的是喂了狗了。
借势涨价当然是短视的、投机的。成交量回暖,是市场各方都所乐于见到的,争议只是成交量上升的背后是让开发企业单独承担,还是让政府(背后是全体民众)来分担的问题。想当初,围绕着“救市”的合理性,各种观点激烈交锋,不知废掉了多少笔墨与口水。后来中央推动的购房刺激政策,媒体发起的暖冬行动、购房券等努力,都在这一波回暖潮中被涨价冲动鄙视的一文不值。
反思救市,需要吗?不需要吗?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