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五大置业观念改变致房价稳定上涨

发表于2011-04-06
中国是个高置业率国家,国务院研究室报告透露,中国最理想的自有房置业率理想值79%,而现在的住房持有率不到50%,但超过西方国家44%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的置业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置业观念改变导致房价稳定上涨,主要有以下情形:
   1、买房比直接储蓄更有效率。
   假设通胀率为3%,名义利率为3%,显然,只要房子在持有年限之内平均涨幅保持或超过3%,则买房,无论与否,都存在理财储蓄的常规方式,也是最有效方式。而中国十余年经济高速发展,面对经济危机依然保持高增长,间接支持了人们的买房储蓄观念强化。
   由于人口因素,房子持有期间,还有可能产生租赁收益,相较于现金储蓄,买房显然更实在。
   也许有人会股票,但真正收益稳定阶层,或弱势群体,都有一个置业的想法,而且,买房在穷人眼里生活保障也是主要考虑,有房子,即使就业市场提供较低薪水,也勉强能够过日子,而如果没有房子,日子只会更为艰难,因此大部分人群其初衷更倾向于拥有自己的房子。
   由此,在通胀预期下买房加剧也就不难理解。又,真正能够实现储蓄性买房的,主要是收益稳定阶层如公务员老师等,或者私营业主以及高收益就业人群,因此只要实质上的通胀率低于住房周期内幅度,这部分需求是支持房价上行的根本力量之一。
   2、负债性买房更有利于提高财产性收益比重。
   简单的算法是,借亲戚朋友的钱不计利息,因此负债性买房在中国已经普遍,包括家人之间互助性置产,也包括恋爱中双方父母帮助性置业,还包括象江浙式的家庭团购性。
   另外,负债性买房有利于财富积累与调整。国人普遍的观念是如果放弃买房目标,尽管生活质量形式上得到改变,但实质上一旦通货紧缩或膨胀,贫困依然。相反如果买了房,尽管欠着债,但由于有这个唯一性的压力存在,往往通过节衣缩食,反而挤出了财富。
   3、富二代思想正在蔓延。
   人们认识房价的时候发现了收益差距是导致房价畸形的主要原因,但是:
   收益差距缩小的过程恰好是房价推涨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国家出台刺激消费的住房政策,穷人由于首付及生活压力实际发生买房的概念肯定小于富人,而国家通过财政贴补来提高收益的主要做法是以户籍与工作籍为标准,事实上相当于补充了富人的购买力。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结果就是富人用余钱为下一代进行储蓄性置产,富二代思想严重。并且这种基于富二代思想的置产,是不问价格的,也不会关注短期房价趋势,相反更在意产品品质,在意于产品类型。
   一铺养三代的说法也助涨了商业物业泡沫环境的形成并且于商业物业产生的收益再于住宅,促进了住宅的强化,甚至在局部,物业功能的相对混同助涨了投机的滋生。
   4、分居正在取代聚居。
   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3000万人。而伴随个性化挑战传统的潜移默化,大家庭式的聚居正在为分居取代。在这种置业观念带动下,年轻人与老人相互支持至少实现两套及以上置业,养老窝一套,年轻人一套,有条件的还在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再进行一套大户消费,或将其与养老置产合二为一,从而形成周末大家庭,周中小家庭的生活模式。
   分居取代聚居,会带来房价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主城,即就业市场发达城市的房价企高,第二个是主城周边的中小城市房价稳步上扬,这个主要是养老及周末过渡性居住引发。
   5、婚姻观念更新刺激了置产欲望。
   不能说女人推高了房价,但事实上存在的小三,离婚随意性与闪婚同样程度地存在,婚姻与财产一定程度的分离,婚姻不可靠性增强等等,客观上助涨了置产欲望。
   比较显著的例子是,买房结婚,筑巢引凤,按人口数量置产而不是按家庭需要置产,某些不正当关系的维持与不动产的持有密切相关。
   中国有许多能源型城市,如大庆,东营,这些城市完全靠能源发展而来,收益高人群占社会人群比重为高,购买力消费力强劲,而单位福利性住房制度的客观存在,致使这些人群首先是按人口数进行置产,然后是按照婚育双方进行性购买,然后还有养老性置产的欲望。
   这种置业观念的客观存在,不仅让目的地城市房价一直稳定上涨,还因为异地,推动了进入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同时,这类人群换代置业正在形成一波高潮,东营市房价今年以来上涨了1000余元,阳光100在东营项目,以高于主城区一千元的价位旺销,体现了主要由换代置产引发,相应地中住宅市场越发红火,从而带动入城、自住需求与首次置业的恐慌性消费,整体房价自然水涨船高。
上一页|1|
/1页